返回列表 發帖
2006 可以興大黑山古樹青餅

聽說產地海拔有3200M,不知是真是假,這麼高的海拔茶樹能生長嗎 ???
當年口感是....淡而雅致的花香氣息,淡淡的甜,不苦不澀,就這樣而已!
口感雖然很淡,但那股淡雅的香氣卻很不錯,這是當時喝到的唯一優點.
當年拆散後,置於高密度PP茶葉袋內封藏至今,今天再來喝喝看........

100cc紅泥蓮子壺,置茶量7g,時間15秒起
很不錯的馨香苦涼韻,晶甜度高,略帶後發酵酸韻,膠質感不錯,也跟06年一樣的不苦不澀
香氣依然淡雅迷人,茶滋細緻綿柔,茶湯結構緊實飽滿,雖有苦涼韻,但茶性辛溫不寒涼
而且現在喝來居然覺得茶質頗為厚重,日後還有相當不錯的轉化空間
就繼續給他密封收藏好,幾年後再觀察他的變化,古樹茶的轉化總是有趣的.

這茶喝來頗像...台灣高山冬片烏龍茶 + 雲南古樹普洱茶 的綜合體
這應該是高冷地帶的特性吧.
8

評分人數

TOP

05山林老木生散茶

75cc庚午紅水平,置茶量6g,時間10秒起
湯色橙黃透亮,出湯時水柱撞擊產生的泡泡久久不滅,可見膠質之豐厚,也像極了早上的第一泡
芳香甜水,澀感很輕,帶有不錯的苦馨涼感,尤其那涼韻在口腔喉間久久不退,很是舒服
這苦馨涼的感覺,像極了老班章的喉韻,不過我不知道這是哪裡的茶,05年購買時對山頭不是那麼重視的
另外也是有一些茶區的大樹茶,也很類似老班章的口感,盲飲的話,我也是分不出來的

這茶05年購入時,香氣不錯,花香味濃,茶性柔和,但過於甜膩且悶,茶湯也有點濁
喝了不是很喜歡,所以就被我放在PP厚茶葉袋內至今,想不到有這種討喜的變化
除了轉出了原本沒有的苦馨涼感外,湯色也變清透了,讚!

也因為是密封收藏,乾燥度也夠,所以早上的前四沖喝來有點燥喉
今天晚上續泡,燥喉感不見了,茶滋變潤了,可見濕醒茶是很好的調整方法

射過溪 發表於 2013-12-7 22:21

今天整理藏茶時,發現這批茶有一包沒封好
所有的同批茶我都是用PP茶葉袋折口並用膠帶黏好的
只有這袋是用橡皮筋綁的,結果橡皮筋老化斷掉
而讓袋口有點開開,通風了好幾年,應該是以前開包試喝後,隨便綁的
那就來對照看看口感上有何不同吧...........

泡茶條件同上.........
香甜度略差,帶草腥味及氧化的油耗味,口感的細緻度,結實度也差了很多
那種大樹茶迷人的苦馨涼韻也少了8成以上,通風不通風真的差很多
這類香甜細緻取勝的茶,還是完全不通風的密封收藏比較好
6

評分人數

TOP

約80中 細葉熟散茶

100cc祥興紅紫砂水平,置茶量約1/3,時間10秒起

天哪! 怎麼可以香成這樣
濃濃的花香氣息,香醇湯滑,甜度高,無堆味
溫熱性高,陳韻足,活性佳,這是我喝過最好的老熟茶了

約00初買來時就是半斤真空包裝,外裝一個紙茶葉罐,跟台茶的包裝一模一樣
剛開封時燥感很重會鎖喉,但香氣及喉韻卻是很迷人的
這罐已經開封約三年了,開封後鋁箔袋摺口後用長臂夾夾著
這二年喝來已是相當的溫潤圓滑了.

很多用細嫩葉製成的熟普,只要渥堆適當都有不錯的花香氣息
不過熟普的花香很容易流失,像我05或06年買,有蘭花香的熟沱
用紙箱封存至今,花香已經不見了,活性也失去了不少
可見對香氣及活性的保存,用不透氣的材質密封收藏,是有其重要性的
而這真空包的熟散茶,也可打破很多藏茶的觀念
8

評分人數

  • ericchiang

  • 鬼の神

  • Dior

  • 瑩瑩

  • 小神童

  • 建宏

  • ljchen

  • ko001

TOP

06 臨滄山林老木野生苦茶散料

昨晚感冒了,全身痠痛,畏寒,皮膚觸之即痛,耳鼻喉有點發炎,全身無力,射不過溪
想不到我這射溪漢亦有滴鞋時....就喝點這類苦寒之野茶,看看能否好得比較快

75cc毛映紅六方紅泥壺,置茶量約1/3,時間10秒起
打開不鏽鋼大茶桶就聞到一股很讚,帶馨涼氣息的野蜜味
前二沖比較苦(但不澀),所以把蜜甜味給壓住了,之後苦韻漸減,蜜甜味就漸顯
這茶其實很甜的,一打開茶桶就聞到濃濃的野蜜香甜味就可以知道,茶湯細滑膠質重
沖越多次後面的馨涼氣息及蜜甜味就越重,讓發炎的喉嚨感到舒服

這茶雖苦,但相較06年剛買時,已經降了2/3了
野蜜香也是今天才聞到的,以前是一種不會形容且滲透力很強的木馨香味
等了八年,總算可以開始日常服用了

聽說這種很苦的野茶,臨滄當地的佤族不是用泡的而是用煮的
他們會把茶放到小鐵杯內,注水後直接放在火塘燒紅的木頭上煮
約三五分鐘後就可以喝了,也是當地很普遍的日常及待客茶飲
聽說只要喝一小口,七孔就會馬上縮成一孔,苦不堪言
7

評分人數

  • ko001

  • ericchiang

  • 鬼の神

  • 小神童

  • Dior

  • 鐵胃

  • 瑩瑩

TOP

06 臨滄山林老木野生苦茶散料

昨晚感冒了,全身痠痛,畏寒,皮膚觸之即痛,耳鼻喉有點發炎,全身無力,射不過溪
...
射過溪 發表於 2013-12-24 18:52

Yes! 感冒好了六七成了,人員無損傷,武器無損毀,可以再戰

既然喝了這不鏽鋼茶桶密封收藏的,那就順便泡用薄牛皮紙立體袋收藏的,看看有何差別
同樣的茶用不同的方式收藏,每隔一二年就泡來對照一下,也是很有趣的
泡茶條件同上..........

打開紙袋沒聞到明顯的花蜜香甜味,卻有一股很類似輕微港倉轉化出來的味道
口感較粗,細緻度差了很多,體感悶而不暢快,也一如嗅覺有點輕微的港倉味
香甜度也差了很多, No good to drink

記得前一,二年對喝,這紙袋裝的比鐵桶的香,現在則完全相反了
這是香氣遇到空氣揮發的作用,較短時間的揮發,的確會讓茶比較香,這跟醒茶的作用相同
但揮發時間一旦過久,香氣就會散失了,醒茶也是如此
就繼續放著,一,二年後再繼續對照看看吧
6

評分人數

  • ericchiang

  • 鬼の神

  • ko001

  • 瑩瑩

  • 小神童

  • Dior

TOP

06 臨滄山林老木野生苦茶散料

昨晚感冒了,全身痠痛,畏寒,皮膚觸之即痛,耳鼻喉有點發炎,全身無力,射不過溪
...
射過溪 發表於 2013-12-24 18:52

80年代 250g無紙港倉青沱

既然燒已退,感冒好很多了,這類苦寒之物就不宜再飲
換這個辛熱性高的老青沱來溫經散寒一下唄.............

150cc紫石瓢,置茶量約1/3,稍微泡重一點...時間20秒起
厚重的喉韻,辛熱的茶性,喝沒二杯肚腹及全身就溫熱了起來,讚!
這種茶就是要冬天喝才能感受到它的好處,夏天喝除非是虛寒體質的,不然是會受不鳥的

這類早期老青沱,茶性茶韻及香氣特殊的很多,我就買了很多不同口味,倉儲適當的入我的牛難倉
現在已成為我寒冬溫暖身體的聖品了.
6

評分人數

  • Dior

  • ericchiang

  • 鬼の神

  • ko001

  • 瑩瑩

  • 小神童

TOP

泡友分享的.....2010大雪山古樹熟餅

120cc紫芭樂,置茶量約1/3,時間15秒起
口感溫厚甘醇,細緻綿柔,膠稠有感不刺激,香氣內斂,飲之順暢愉悅
比一年多前,還沒拆散放紫砂罐醒茶時,好喝了很多

如果不想等太久,那大樹熟茶真是個好選擇,短時間就有溫潤溫厚的好茶湯可以喝了
5

評分人數

TOP

2000年 下關250g乾倉紅印青沱

75cc庚午紅水平,置茶量6g,時間15秒
第一沖 : 輕樟香,蜜甜度高,帶後發酵熟味,微澀,微帶收斂性,順口好喝不生冷也不青澀
第二+三沖 : 沒樟香(是樟香沒了,不是梅樟香的誤打),蜜甜味不錯,圓潤的苦韻,不澀也無收斂性
第四+五沖 : 同樣15秒卻掉水掉很大,口感稀薄淡
第六+七沖 : 時間加至25秒,口感有比前沖增加些,但增加的是粗糙感而不是喉韻,喝來一樣稀薄淡
                   OK , 就喝到這沖為止

這茶記得是08年左右買的,只買一丸,當初的口感頗為清爽,澀感不重但收斂感不錯
但因為續航力不足,就像小便小到一半,正在享受通暢之樂時,突然縮起來一樣
所以就沒敢買量收藏

OK 這茶的質量就不談他,我比較在意的是它熟化的速度.........
這是第三次試茶,記得去年第二次試茶時,我就受精了 (Sorry! 打錯了,是受驚才對 )
因為茶葉紅的太快,口感也熟的太快,比乾倉97甲沱更紅更熟更順口
也比入輕~中倉的99傣文7542轉得更快更熟更順口,這入倉的7542現在還無法多喝呢
大家試想...這類比年份相近的入倉茶轉得更快的茶.......還需要入倉及經得起入倉嗎 ???

其實這類轉化很快的茶 00年開始就很常見,尤其是04年之後
這樣的特性是好是壞很難說,雖說 Easy come easy go ! (來得快去得也快)
但新茶就要好喝,更要轉化快,這不就是很多茶友所追求的嗎 ?
不過以後衍生出的種種問題,倒是很值得關注..........
5

評分人數

TOP

純乾倉97白包山林老木

120cc薄胎朱泥水平,置茶量約1/3,時間20秒起
湯色是晶透油亮的中褐色,看了就爽
茶滋醇和溫潤中帶高亢雄渾的氣息,但絲毫不尖銳,澀感也極輕微
些許圓潤的苦,讓人毫無負擔,加上膠稠感及不錯的甜度,形成一種舒服的厚韻
最迷人的是,服用後那種徐徐而來的馨竄氣息,讓人感覺舒暢爽朗
這也是我喜歡這茶的主要原因.

這茶餘97年買入後就置於除濕箱燥濕一段時間,之後用高密度塑膠到封存,所以我敢稱純乾倉
前幾年我拆了十幾餅置於內外上釉的大陶甕,上覆數層包鮮膜封存
為的是讓茶葉在密封甕內的些許空氣中,平均而緩慢的轉化,且又不會損耗茶質茶性
也做為日後想喝時的初步醒茶動作,等要喝時挖出一些放紫砂罐,就可很快的醒過來

其實這茶買來時澀感極高,但為了保存那迷人的馨竄氣息,所以我還是決定採取密封收藏
但沒想到這幾年會轉化這麼快,這純乾倉茶現在經過醒茶後,喝來已經比80年代的倉茶醇和多了
所以最近常喝此茶,可見早期廠茶的觀念是不能用在這類老喬木上的

00前生產的喬木茶,茶性大都還是剛猛的,這與00後生產的柔美型大不相同
柔美型的轉化絕對會更快,在收藏方式及最佳賞味期上,很值得茶友們小心留意
5

評分人數

TOP

純乾倉97白包山林老木

120cc薄胎朱泥水平,置茶量約1/3,時間20秒起
湯色是晶透油亮的中褐色,看了就爽
茶滋 ...
射過溪 發表於 2014-1-16 16:58

上上星期泡此茶請泡友喝
該資深老泡友喝著..喝著...突然有感而發
曰 : 其實茶也不一定要喝很老的.............
我只笑笑的點頭表示贊同,因為不必多說,大家心領神會就好

事實上這是我近年來最常喝的茶,一些更老的廠茶反而被我冷落了
這是以前只喝廠茶時不可能體會到及想到的事情

其實茶也不一定要喝很老的.............
這是一句很有意思的話,也許隱含著日後品飲普洱及價值觀的衝擊..........
6

評分人數

TOP

返回列表
觀看訪客統計報表
計數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