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發帖
約80末  300g港倉大葉青磚

120cc紅芭,置茶量約1/3,時間10秒
湯色油亮紅褐,口感油滑膠稠,迷人的杏藥香
茶性溫和質厚重,適度而圓潤的苦韻+不錯的甜度,形成很好的重喉韻

倉入的不算輕(但無霉味),依個人的標準算中倉程度
未醒茶前倉味較明顯,但還在個人可以接受的範圍內
拆散裝罐醒茶半年後,輕微的倉味被厚重茶滋壓住
不仔細留意的話,是感覺不到的
但越泡到後面茶滋轉淡,浸泡時間拉長,倉味才略為明顯一些
茶捨也紅嫩有彈性,茶滋溫厚圓潤不死性,很不錯的倉茶這,也是個人平時常喝的茶

這茶盡管屬中倉程度的,但幾年前喝來還是有點強悍的,未入倉前的茶性可想而知
也只有這類個性強悍的茶才能經得起這種入倉程度而沒有產生可感覺的黴變及質變
質弱的或茶性比較柔和的,是經不起這種入倉程度的,一入就會死給你看
3

評分人數

TOP

泡友分享的......98乾倉中茶牌大藍印

75cc庚午年紅水平,置茶量6g,時間10秒
苦重,但能化能回甘,這是苦系野生茶的苦韻
略澀,但不刮胃,帶收斂感,爽度佳
茶滋結實濃郁,杯底有股騷香味,很有早期下關青餅的fu
甜度高,甜的結實清爽
質重耐泡

是款苦系野生茶拼配傳統台地茶的實喝好茶,很合個人的偏好
這種強悍的茶放老了喝,會很過癮的,尤其是乾倉的
射過溪 發表於 2013-10-14 11:22

泡友分享的....入倉板大藍印

75cc庚午年紅水平,置茶量6g,時間15秒起

拆茶時發現餅身已從內部鬆開了,很好拆,可見入倉頗重
可是白霜卻不是很明顯,這種會從內部鬆開的茶,通常白霜應該很重的
於是用放大鏡一照.....嘿嘿嘿....現形了
原來這茶退倉退得很有技巧,把重重的白霜退掉很多了,但茶乾還是留下應有的痕跡

帶類似97華聯磚的煙燻味,不過沒那麼強,也沒那麼重,三,四沖後就很輕了
略帶入倉受潮的反澀感及叮舌感,還不是很順口,還需時間熟成
茶甜不錯,茶也沒入死,算還不錯,但喉韻吃入不深,活性也欠佳,入倉過重了
若要喝入倉茶,我不會選這個,因為還可以有更好的選擇

整個喝下來,感覺跟上次的乾倉大藍印,不是同樣的茶料,只是包裝相同而已
5

評分人數

TOP

密封純乾倉的...2004年,100g下關特級沱茶


這茶的包裝,下關廠是用防水不透氣的包材,5沱一條,封口密封包裝的,所以絕對是...純乾倉

75cc庚午年紅水平,置茶量6g,時間15秒...10秒...5秒...5秒...10秒....
因為茶拆的很碎,內含物質釋出太快,所以時間往下調整

一開封就聞到花香蜜甜味,菁味及些許的煙燻味
味覺一如嗅覺,也是花香蜜甜味,菁味及些許煙燻味
膠質感不錯,澀感輕但化得慢,雖是很便宜的茶,也不錯喝
至少一般飲茶大眾要求的香甜及少澀,它都具足了

湯色...淺到中褐色之間,亮度不錯
就密封包裝且剛開封泡飲的茶而言,湯色算是很深了,這也足見....密封包裝也是會轉化的

好喝及適喝嗎 ???
嗯....算是現飲也好喝的茶(不過不是我的菜)
但因為剛開封,茶體燥度較高,所以有點鎖喉感及燥澀感,有點不適喝
不過不重就是了,醒茶過後就可改善
但醒茶後只怕會變得太過甜膩,而讓人多飲生厭
今天就把這沱全部拆散裝紫砂罐醒茶看看

這沱算是親和力十足的新茶
比前不久才喝的92港倉甲沱及97乾倉甲沱更還具N倍的親和力
這樣的茶是否適合入倉或經不經得起入倉.....很值得考慮
但好像也沒發現這茶有入倉版的

其實這類用防水不透氣包材的密封包裝,也不是什麼新鮮事
印象中下關廠2000年開始,就有沱茶採用這種方式包裝了
在這轉折點....前後所生產的茶,在茶性茶味上,發生了什麼樣的轉變???
It`s the question !
而不是只在乾倉與入倉的個己喜好上感情用事的打轉,這會繞不出來的
3

評分人數

TOP

80不完全密封乾倉熟磚

人老氣候又冷,再加上喝老普洱喝習慣了,喝04年那種年分不足的,還是給他有點不適應
還是留著夏天再服用吧,現就來點老熟茶爽一下唄............

120cc青灰小高潘,置茶量約1/3,時間10秒...5秒...........
一打開茶葉罐就聞到迷人的焦糖香及濃濃的老陳韻,且聞不到堆味
湯色像高級醬油般的深褐油亮,前三沖有些微乾淨的渥堆香(非一般常見的渥堆臭)
之後就幾乎聞不到了

茶滋是醇厚的陳韻陳香及陳年的焦糖甜,厚度佳,味醇和,有收斂性及立體感,不會因太過平和而久喝發膩
茶性辛溫熱,一杯入喉.....馬上從喉嚨一路溫熱到胃部,連胸腔及呼吸道也是溫熱舒服的
有著 killing me softly (欲死欲仙)的感受.

這茶97年買來時,茶商是用年糕紙包裝的,但接縫處沒用膠帶完全封死
97至今,倉儲上也沒受潮,茶體依然乾淨油亮,所以可說是...不完全密封的乾倉茶

去年拆了一磚,剛開始茶滋茶韻有點鎖住
置於密封度極佳的老瓷罐內慢慢醒茶後,現在已是非常甘醇好喝了
足夠的醒茶是喝乾倉老茶及密封收藏的老茶,很重要的一個過程
可以有不輸入倉茶的醇和味,又沒有讓人不悅的倉雜味及相較上的柔弱感
當然,這也不是絕對,畢竟每個人手上的茶,茶性都不一樣,要依實際狀況而定

而這老熟磚也是我近年冬季較為常喝的茶
但我會珍惜著喝...畢竟這種陳期的老熟磚可是.....入倉易得,乾倉難求啊
3

評分人數

TOP

密封純乾倉的...2004年,100g下關特級沱茶


這茶的包裝,下關廠是用防水不透氣的包材,5沱一條,封口密封包裝 ...
射過溪 發表於 2014-1-27 15:22

剛剛把整沱拆散時,有仔細觀察一下沱形及沱上壓印的mark
感覺像是仿茶,天啊....若是仿茶,下關沱的口味還仿得真像

嗯.....再去想辦法弄些來對照看看.........
3

評分人數

TOP

80港倉蔘香熟磚

250cc紫石瓢,置茶量2/3,時間...即沖即倒
因為下午~晚上,一堆從大陸回來放假的老朋友過來喝茶聊天
所以就用較大的壺侍候,置茶量多一點,就不用候茶,才不會供應不及

圓潤乾淨有厚度的喉韻,這種成熟的圓潤感也只有年份夠的入倉熟茶才能轉出
濃濃的蔘香味及焦糖甜,退倉乾淨無明顯的倉雜味,茶性溫熱暖胃,朋友們都說讚

這茶入倉是頗重的
當然也只有茶質夠的,才能經得起這種中重倉的,不然茶性就會變得呆呆死死的
這種優質的倉茶也不容易找了,而這也是很多老茶人所共同懷念的味道
2

評分人數

TOP

密封純乾倉的...2004年,100g下關特級沱茶
這茶的包裝,下關廠是用防水不透氣的包材,5沱一條,封口密封包裝的,所以絕對是...純乾倉

75cc庚午年紅水平,置茶量6g,時間15秒...10秒...5秒...5秒...10秒....
因為茶拆的很碎,內含物質釋出太快,所以時間往下調整

一開封就聞到花香蜜甜味,菁味及些許的煙燻味
味覺一如嗅覺,也是花香蜜甜味,菁味及些許煙燻味
膠質感不錯,澀感輕但化得慢,雖是很便宜的茶,也不錯喝
至少一般飲茶大眾要求的香甜及少澀,它都具足了

湯色...淺到中褐色之間,亮度不錯
就密封包裝且剛開封泡飲的茶而言,湯色算是很深了,這也足見....密封包裝也是會轉化的

好喝及適喝嗎 ???
嗯....算是現飲也好喝的茶(不過不是我的菜)
但因為剛開封,茶體燥度較高,所以有點鎖喉感及燥澀感,有點不適喝
不過不重就是了,醒茶過後就可改善
但醒茶後只怕會變得太過甜膩,而讓人多飲生厭
今天就把這沱全部拆散裝紫砂罐醒茶看看

這沱算是親和力十足的新茶
比前不久才喝的92港倉甲沱及97乾倉甲沱更還具N倍的親和力
這樣的茶是否適合入倉或經不經得起入倉.....很值得考慮
但好像也沒發現這茶有入倉版的

其實這類用防水不透氣包材的密封包裝,也不是什麼新鮮事
印象中下關廠2000年開始,就有沱茶採用這種方式包裝了
在這轉折點....前後所生產的茶,在茶性茶味上,發生了什麼樣的轉變???
It`s the question !
而不是只在乾倉與入倉的個己喜好上感情用事的打轉,這會繞不出來的
射過溪 發表於 2014-1-27 15:22

2014年新春第一泡....密封純乾倉的...2009年,100g下關甲級沱茶
這茶也是防水不透氣的包材,5沱一條,封口密封包裝的,所以絕對是...純乾倉

75cc庚午年紅水平,置茶量6g,時間10秒...10秒...10秒...即沖即倒....
基本調性與04特級沱一樣是....煙燻味+花香蜜甜味,有質
只不過年份相距五年,所以這甲沱略澀,但還不至於難以入口,胃也沒抗議
後面改為快沖快倒,就更為適口了,花香蜜甜味也相當高,但喉頭有點不爽的膩甜感

湯色橙黃透亮,與04特沱也有很大的差距
茶體乾燥度上,04特沱不及09甲沱,所以04特沱多了因些許濕度而來的青味及粉香味

相較於我以前收藏的...前三年自然倉之後轉酒甕密封倉的97乾倉甲沱
這比他年輕12歲且完全密封不透氣的09甲沱反而更柔和適口
而這也是00年開始,下關沱...茶性上的大轉變

同樣的....也把這沱拆了,放紫砂罐醒茶,日後再做後續觀察
4

評分人數

TOP

回復 1907# 射過溪

確實..這些下關沱茶..仿茶真是太多太多不買到還真是難  .. ..
          提供一個方法 來分辨 .. ..原廠的 重量足近 100克 ..而外廠的普遍比較小   有的不到90克 .. ..
          這茶在下也有開好幾沱..但少喝 ..

小神童 發表於 2014-1-28 16:54

今天拆了一條剛買的正品09下關甲沱來跟那04下關特沱仿茶對照一下

正品09下關甲沱....
每丸重量....正負約在3g以內
沱身壓印的mark清晰

04下關特沱仿茶.....
每丸重量....83g~112g,差異頗大
沱身壓印的mark較不清晰,尤其中間部分,每丸都糊成一團.

其實我對這新茶是不感興趣的,主要是買來看密封包裝所使用的材質
沒想到意外買到仿茶,不過多了個教材也不錯.......
4

評分人數

TOP

2004 FT100g乾倉乙沱

75cc庚午紅水平,置茶量6g,時間10秒
花香蜜甜中帶一股不會形容的氣味,輕苦輕澀,膠質感不錯,茶性柔和
略帶後發酵酸,喉韻的厚重感不錯,泡水也長,湯色已轉淺褐色,可現飲
雖沒什麼突出的個性,但倒也中規中矩,和藹可親,沒什麼缺點可嫌
可說是物美價廉的茶

就十年的乾倉茶來講,這04乙沱的適口性已經很不錯了
這樣的茶應該不會有人拿去入倉吧  ???
3

評分人數

TOP

氣候這麼冷,要對自己好一點......70輕倉大葉青

140cc段泥水平,置茶量約1/2,時間10秒起
注滿700cc的大報春,置於保溫盤上保溫,這樣隨時就有熱茶可飲用

開水沖下,乾淨濃郁的陳香老韻馬上撲鼻而來,光聞這味道就爽
茶滋醇和綿密,沉樟味香竄迷人,倉味輕,不影響茶的美感
茶性溫熱無刺激性,但也不會沒活性及個性
一入口那辛熱感馬上竄開,讓人全身暖活了起來
這就是喝優質老茶的快感,也是老茶迷人之處
在老茶茶價高漲的現在,還有這種茶讓我大口喝,也是一種幸福啦

這70大葉青可是我在97年時精挑細選來的輕倉茶
當年可還是活力十足,回甘強勁呢,現在是回甘減,老韻增,一得一失

這茶是我目前手上最老的普洱茶,更老的全喝光了
喝茶我從不虐待自己,平時一定是從最老最好的喝起,不會捨不得
工作那麼辛苦,何必虧待自己呢,反正喝完了還有後續接班的
7

評分人數

TOP

返回列表
觀看訪客統計報表
計數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