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發帖
四、用入倉的方式雖可在短期內催折掉茶園茶生茶的剛烈、尖銳、揚竄,但同時確使茶品一定程度的質變,喪失的茶品的本味及風貌,混雜了因入倉的倉儲及茶品質變的味道,茶湯濁且糊,生津回甘大打折扣,減損甚至喪失了生茶原本的香、生津回甘及茶品特色,喝到的還是茶味嗎?

至於熟茶,簡言之,小弟並不是如生茶般以保有茶品之鮮活(欲保有其生茶之鮮活、又難以禁受台地茶之剛烈茶性)為主要考量,相對的,是取其溫和,熟茶經渥堆後原本生毛茶張牙舞爪之性,已大部摧折,僅保有小部分的活性,此時對身體負擔已小,待惱人堆味退去,大量飲用亦無妨




為何同樣是質變過(發霉)的茶,,同樣喪失了茶品的本味及風貌
一種受推崇(取其溫和,僅保有小部分的活性,待惱人堆味退去,大量飲用亦無妨
一種受排擠(濁且糊,生津回甘大打折扣,減損甚至喪失了生茶原本的香、生津回甘及茶品特色)?

期待見到兄對以上兩種茶的『本質』做精闢見解
1

評分人數

TOP

回復 162# ulumochi
兄您好,
相信您有容納不同意見之雅量!
至少小弟是這樣認為。
聊茶是快樂的事,小弟歡迎並感謝指教,
但是如能讓彼此歡愉的心情談茶,不是更好嗎?
至於熟茶部分,容小弟此主題結尾後,再作說明好嗎。
感謝分享
4

評分人數

  • 射過溪

  • 容爸

  • 老陳

  • ulumochi

TOP

發言至此,多謝您的指教
也期待您繼續表達您的看法
謝謝

TOP

一餅80年代的熟餅
有人願意用20-30年的時間去等待
等他的熟味退掉
然後說:熟茶真香
卻極力排斥同樣發霉的入倉味
斥之為濁味,永遠都不可能好轉

請問熟茶再放30年會變成不入倉生茶的味道麼?
為何您能認同熟茶的霉味?並擁護這種霉味?
然後自我安慰說:多放幾年熟味退掉就好喝了(其實是霉味)
3

評分人數

  • 大魚兒

  • 老陳

  • 菜鳥

TOP

不是不精確,是兄對茶品製程半知半懂吧?要不然不會寫出下面那種結論的>>>


兄喜歡大樹茶和熟茶, ...
ulumochi 發表於 2012-6-14 01:24


兄您好:
首先感謝您的指教。
但請您留意,小弟「沒有說」自己懂製程,
開宗明義也表明僅係個人意見參考就好。
況且您指正的事項,不妨請您耐心的對照小弟前後帖文,小弟真意為何,您自己判斷吧。
小弟也回帖更正了。
小弟再提醒您一次,小弟僅表達個人看法,不是要說服別人。
希望互相間都能保持應有之尊重。
再次感謝指教。
5

評分人數

  • onetai

  • 射過溪

  • 大魚兒

  • 大頭球王

  • 老陳

TOP

也許您會說:味道不同

哈!
為何您不去理解『渥堆味』就是發霉處理過的霉味?
臭豆腐吃久了也會變成香的
人就是那麼容易自我欺騙
2

評分人數

  • 老陳

  • 菜鳥

TOP

一個是毛茶發霉後才壓餅---熟茶
一個是壓餅後才入倉發霉---入倉茶

一個是成品漂漂亮亮的發霉茶---熟茶
一個是發霉到被你看到------------入倉茶

本質有何不同???
6

評分人數

  • qq620909

  • 大魚兒

  • 大頭球王

  • 老陳

  • 菜鳥

  • pzk252

TOP

感謝指正。
確實小弟這部分用語不精確,容易造成混淆,小弟意指毛茶原料至成品間茶品發酵之程度(成品前 ...
pzk252 發表於 2012-6-14 01:16



    不是不精確,是兄對茶品製程半知半懂吧?要不然不會寫出下面那種結論的>>>
另一個在製作過程(工序)中,調整茶品發酵的程度,亦即提高毛茶的發酵程度。此種方式的延伸,就是熟茶茶品(熟茶部分待以後再詳述)。


兄喜歡大樹茶和熟茶,排斥入倉茶
但是兩者同樣都是發霉茶(熟茶/入倉茶)
兄可否陳述兩者的『本質』到底有何不同?
3

評分人數

  • 老陳

  • 菜鳥

  • pzk252

TOP

一家之言,以自己的想像力編織過程和結果,竟然也能博得滿堂彩,怪了?!

[quote]另一個在製作過程(工序)中,調整茶品發酵的程度,亦即提高毛茶的發酵程度。此種方式的延伸,就是熟茶茶品(熟茶部分待以後再詳述)。[/ulumochi 發表於 2012-6-14 01:02


感謝指正。
確實小弟這部分用語不精確,容易造成混淆,小弟意指毛茶原料至成品間茶品發酵之程度(成品前的發酵)。
您的意見,小弟受教了。
小弟一開始就講了,小弟所述僅係各人意見及看法。
如與兄意見相左,多包涵。當晚上看個笑話,幫助睡眠。
3

評分人數

  • 老陳

  • 菜鳥

  • 普普人

TOP



雖說茶很主觀  適口為珍  無絕對好壞
但小弟身為茶商  以專業角度而言  第一行這幾句話不過是不得罪人的場面話而已
茶絕對有優劣高下  否則市場上動輒千萬噸茶品  如何挑選收藏?
個人這幾年為自己  也為茶友收藏不少普洱茶
買得多  賣得少  進出比例懸殊  被同業笑虧商家變藏家
沒辦法  實在是愛茶如痴  買到喜歡的茶  欣喜若狂  要割愛時  又百般不捨
太座常懷疑小弟  作茶的生意根本是假公濟私  只是藉口將買茶合法正當化
小弟不反駁她  只是常拿好茶毒害她  等她上癮了  耳根也就清靜了
買茶常被另一半叨念的茶友  可試試小弟的方法(請慎選茶品  否則適得其反  後果自負)

茶友或許會很好奇  小弟偏好收藏什麼茶品?
基本上  大樹   小樹   入倉  不入倉   都收
因為茶的個別狀況不一  需就茶論茶  以品飲為準  才不會有遺珠之憾
劃地自限  侷限特定茶品  會有見樹不見林的迷思  容易錯失好茶  
人的身體狀況  茶的口感  氣候  溫度  濕度  喝茶氛圍  無時無刻都在變化
在對的時間  喝對的茶  是小弟比較注重的
當然  茶壺   水   煮水壺   茶杯  喝茶氛圍  是更細膩層次
多方嘗試  絕對可以作出最完美組合  但前提是  茶的品質必須先確立

簡單的說  個人偏好收藏的普洱生茶有幾點特性:
青味退陳味起  湯清味明  苦轉澀化(回甘生津)   有質有底(口感飽滿泡水長)
耐喝(有續杯慾望)  越陳越香(隨時間香轉老韻醇厚度俱增)  身體舒暢無負擔
以文字來理解普洱  很抽象也很危險  容易淪為特定人或特定媒體   商業操作下的犧牲品
實際多喝交流(喝自己買的茶  喝茶友的茶  喝茶商的茶)  多方實戰  建立屬於自己的口感(標準)  
心中有定見  堅定走自己的路  自己去挖掘好茶   就不會被市場左右而無所適從  
以上是小弟收藏普洱些許心得  與茶友共享
13

評分人數

  • 台灣秧塔

  • Mic

  • 菜鳥

  • youcanoldman

  • 老陳

  • 大魚兒

  • 大頭球王

  • 來自高雄

  • minca

  • 容爸

  • 頑童

  • pzk252

  • 普普人

TOP

返回列表
觀看訪客統計報表
計數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