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發帖
捐疫苗有解!指揮中心同意專案進口「出貨證明即可」 郭董辦公室回應了   2021/06/12 15:07〔記者楊媛婷/ ...
tuandy 發表於 2021-6-12 16:45




這又證明陳時中之前 要求一定要有「 原廠授權書」,分明就是在講幹話。

   政客的話術都要先求證清楚,  不要被賣了,還幫政客數錢。
2

評分人數

  • NEWMAN

  • chen3058

TOP

這又證明陳時中之前 要求一定要有「 原廠授權書」,分明就是在講幹話。

   政客的話術都要先求證清楚 ...
jerrys 發表於 2021-6-12 17:26

政策能修改就算不錯的心態 , 不要太苛責, 畢竟陳部長上頭有很多長官 , 大家的看法要一致也是需衡量世界情勢變化與時間來磨合
2

評分人數

  • NEWMAN

  • chen3058

TOP

台灣半導體產業與基礎設備製造業如果因疫情失守 , 出口再多農產品也沒用 , 台灣經濟損失難以想像
2

評分人數

  • NEWMAN

  • chen3058

TOP

到這時間點, 不管如何,大家雖然無奈..
今天看了正在看民視訪問聯亞 王博士訪談.
寄望能夠成為台灣之光..
4

評分人數

  • NEWMAN

  • 射過溪

  • chen3058

  • tuandy

TOP

抗煞老將批高端解盲 蒙蔽百姓

2021年6月12日   聯合新聞網


高端疫苗十日宣布二期臨床實驗解盲成功,中央 ...
jerrys 發表於 2021-6-12 12:21



   w別忘了陳建仁也是抗煞功臣.抗煞功臣很多人都支持國產疫苗別在那邊自以為是了
1

評分人數

  • 射過溪

TOP

我覺得您對事情的解讀及思考方式真的很有趣.......

我不是專家是事實, 更不會去當個自以為是的偽專家
...
射過溪 發表於 2021-6-12 00:30


你有真的實際地去瞭解疫苗的技術路線原理
各家技術的能力嗎
你確實知道每個數據所代表的含意嗎?
你想真的有說服力的說服我們
強烈建議你自己花時間去了解
不然你根本不知道誰說的是比較有科學說服力的
不是官高、學歷高、以前曾經怎樣怎樣就代表他說的科學說服力是好的

TOP

目前檯面上那隻不是做二期緊急授權後再去做第三期
高端跟聯亞也會到印度巴西做第三期
而第三期就是一半打安 ...
jammie 發表於 2021-6-12 00:40


你有搞清楚這幾個先進歐洲國家的標準比WHO的嚴格嗎?
AZ在美國沒過那是因為實際大量發現確實有百萬分之七左右的血拴
這個屬於嚴重副作用
AZ在做幾萬三期的時候沒有發現
高端的沒做三期,誰知道安全性在大量時有沒有嚴重副作用
幾千跟幾萬那是怎比阿

TOP

離我們最近的港澳打出問題這是存在的事實

不能因為其他地區打沒問題,就忽略這事實的存在

台灣國產疫苗沒 ...
射過溪 發表於 2021-6-12 00:42


所以你根本沒有真正搞清楚那個在科學上的狀態
台灣打AZ也死亡一個了
中國媒體去報導BNT在各國的死亡人數也有一定數量(台灣當然不會去報導)
從科學上看是先定義好什麼是副作用和嚴重副作用
施打後產生發燒、酸痛、.............等等這些不是副作用,強不強烈不是判定疫苗好壞的標準
施打後死亡要去查原因,有明顯因果關係的那才是屬於副作用或嚴重副作用
目前比較確定的只有AZ的血拴
也比較有重要論文和登在期刊上的東西可以看
我不是說AZ不好
以我個人來說,我覺得這支從整體看是支很好的疫苗,成本很低(這個對於世界性的傳染病很重要,窮國長期真的得靠這個),有效性不錯,安全性其實也不錯(百萬分之七的血拴機率真的不算高)

包含BNT和滅活這些
基本上從科學看不屬於副作用造成的
新聞看看就算了,嚴謹的角度不用當真

TOP

回復 247# chen3058


    假專家你已無可信度別在出來了,你都假設一堆然後一直被打臉,鬼打牆理論難到你這個假專家比一堆博士專家更行,講的好像你做的出疫苗,從頭一直假設被打臉到尾還來用假設推翻中央研究院檢驗的報告,要推翻就拿高端去檢驗來推翻不是一直用嘴巴假設。
1

評分人數

  • 射過溪

TOP

到這時間點, 不管如何,大家雖然無奈..
今天看了正在看民視訪問聯亞 王博士訪談.
寄望能夠成為台灣之光.. ...
vspwm2000 發表於 2021-6-12 17:52


聯亞沒有公布太多技術資訊
但從一些看得到的資訊
基本上比較是正式的路子

前兩天有個新聞是聯亞生產了28劑的疫苗
另一邊意識形態的有人一直罵

來從科學技術的角度來看待吧

蛋白質次單元疫苗進入量產時,容易因製程放大而導致生產進度緩慢。主要原因在於,製程放大時,必須確認產製出的抗原蛋白與小型量產時性質相同;但重組蛋白的生產需要經過細胞,而培養細胞從500公升放大到5,000公升時,所需的培養條件並非等比例放大十倍即可;其中養分供給、培養模式、培養基的溶氧量/酸鹼值等,在大規模培養時都與小型量產時差異極大。

美國華盛頓郵報2021年五月11日的報導,就提到NVX-CoV2373在疫苗放大製程的品質驗證上卡關,導致Novavax的三期臨床試驗受拖延;原訂要在2021年五月申請EUA,可能要延到2021年七月之後才能向美國FDA提出申請。

從這邊資料的角度來看
科學上聯亞生產28萬那是正確的
要這樣生產的才送到印度做三期才可能被承認製造端的產品是符合量產的規範的

至於高端
沒看到太多的資訊
保留看法

給大家參考
1

評分人數

  • NEWMAN

TOP

返回列表
觀看訪客統計報表
計數器